当前位置: 首页 >  拓展课  >  正文

甘霖初职校《面点》课程纲要

来源:归红妹  时间:2021年10月28日

一、课程定位

面点拓展课程是甘霖初职校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扎实面点制作技能、增强学生点心制作能力、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导向。以“和果子”的学习制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欣赏和果子作品和和果子制作技法练习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穿插创意点心的学习以拓宽学生视野,并提高学生的面点制作能力。

本课程功能在于使学生在巩固扎实面点制作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和果子”这一大类的面点作品,为学生走向社会增加技能储备,提高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和果子教学为主要内容,创意点心为穿插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多种点心相结合的模式,在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同时也提供多元的提升空间。

本课程的建设遵循以下理念: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根据难易可以选择独立制作或小组合作等模式。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可以采取11的方式充分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争取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

(二)突出学生实践体验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相关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讲授后学生的实践操作要充分。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引导为主。

(三)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和果子是“五感的艺术”,具有可食用的性质以外还具备观赏性,面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会练切和果子制作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能发挥色彩和造型上的创意,制作原创和果子。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和果子制作和创意点心制作两大板块。内容包括练切皮制作、渐层法学习、中国传统点心和网红点心制作等。和果子的教学将从基础技能的教学开始,逐步进阶至和果子成品的制作。同时还有青团、核桃酥等中式传统点心穿插其中,让学生能了解传统美食,提高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知晓度。网红点心的制作则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的面点制作能力更适应社会需要。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果子制作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点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面点制作能力,学会和果子制作技能,以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点心制作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择标准

课程内容参考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果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增补。

(二)课程所需资源及场地

课程所需制作耗材:白豆沙、糯米粉、和果子色素等。

课程所需制作工具:三角棒、菊针、塑形工具刀等。

课程所需场地:面点教室。

课程所需展示交流平台:学校美食节。

(三)教学进度及主要内容安排

本课程学制为1学年,共两学期。

职二年级第一学期

主要教学模块

授课内容

课时

单元目标

和果子基础技法

和果子理论知识、和菓子的基本造型、着色调色、渐层法

15

1.了解和果子的基本知识

,认识和菓子的常用工具。

2.学会练切皮的制作方法

3.复习练切皮的制作步骤

4.学会圆形、圆饼形、陀螺形的基本造型

5.学会运用色素着色、调色

和果子成品制作

和菓子“枫叶”、“栗”、“山樱”、“春”、“凛菊”

21

1.学会多色的拼接

2.学会使用三角棒

3.学会运用指尖局部塑形

4.成品造型美观,具有意象美

5.了解四季和果子的常见品种

网红点心制作

雪媚娘、牛轧糖、雪花酥、铜锣烧

12

1.学会雪媚娘的制作

2.学会运用摊皮的技能制作铜锣烧

3.学会制作牛轧糖、雪花酥



职二年级第二学期


主要教学模块

授课内容

课时

单元目标

和果子基础技法

和果子理论知识、和菓子的基本造型、着色调色、渐层法

15

1.了解和果子的基本知识

,认识和菓子的常用工具。

2.学会练切皮的制作方法

3.复习练切皮的制作步骤

4.学会圆形、圆饼形、陀螺形的基本造型

5.学会运用色素着色、调色

和果子成品制作

和菓子“枫叶”、“栗”、“山樱”、“春”、“凛菊”

21

1.学会多色的拼接

2.学会使用三角棒

3.学会运用指尖局部塑形

4.成品造型美观,具有意象美

5.了解四季和果子的常见品种

网红点心制作

雪媚娘、牛轧糖、雪花酥、铜锣烧

12

1.学会雪媚娘的制作

2.学会运用摊皮的技能制作铜锣烧

3.学会制作牛轧糖、雪花酥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在教学内容的选用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以及单元教学的逻辑性。和果子制作是具有一定专业难度的,要选择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建议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主导,尽可能增强学生专业技能。针对特殊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

(三)评价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为主,建议为辅,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学会的基础上能够突破和提升。

(四)保障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顺利展开,备课要充分。同时要与同学科老师多进行交流,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