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研修  >  正文

甘霖初职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

来源:邱正玲  时间:2022年06月16日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概况

1.学校简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概述

1)基础设施建设

甘霖初职校已经安装有线无线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技防系统完好且每天正常使用。对每台终端机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对重要计算机信息存储备份、对移动存储设备严格管理、对重要数据采用了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系统相关设备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硬件设备的使用全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规定要求,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有效。所有教室配置互动式多媒体设备达100%。软件、课件及资源均为正版。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录播教室1间均按规定比例配置,设备完好,正常开放使用。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自建系统,并通过教育城域网连接上网,不私自接入互联网。对无线热点进行定期集中排查,全体教师均使用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无线网络。

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学校建立了信息技术管理及应用工作推进机制,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作为信息工作负责人,分工明确。学校主要领导能熟练使用移动终端和计算机获取、处理、发布信息,对教育信息化有深刻认识。学校每学期安排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内容。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奖惩条例齐全。校园网、信息技术设备、信息资源、计算机软件资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均管理制度完备,措施齐全,操作规范明确,文档齐全,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

2.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职人员4人,资质符合规定,能胜任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有专职网管1人,有较强网络系统运行管理能力,能全面维护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两位党政领导均接受过新技术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方面的培训。学校全体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方面投入,组织教师开展系列信息培训。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并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100%的教师全面接受并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100%的教师具有使用移动设备、计算机办公与教学的能力。

(二)需求分析

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均衡,很多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日常教学多以PPT为主。近几年,通过校内信息技术老师自培、有特长教师的信息技术小技巧的分享等开展系列校本培训,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升。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全校只有几位教师使用微课进行线上教学,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上传PPT “无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21年学校邀请专家作《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融合》讲座,很多老师真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网上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了解到微课因为其具有时间短、讲解精练的特点,在教育教学领域运用甚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21学年安排开展多媒体教学环境校本培训,以微课制作和课堂演示相关软件的实际运用(:希沃助手等)为培训切入点,从最简单入手,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另,由于我们面对教学对象为特殊中职班中重度残疾学生以及初职班中随班就读和智商低于70的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学情,尽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将指向于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整校推进目标

1.提高学校管理团队信息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为管理团队、领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提供保障。

2.学校信息指导团队熟练掌握学习分析技术,基于精准评估,提升教学效果。

3.学校实践团队不仅能熟练制作微课,40岁以下青年教师(含中职任教教师)还能掌握运用希沃白板技术功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

 

三、研修主题与内容

(一)研修主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

甘霖初职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11间,均配备了希沃电子白板,100%的教师会自主制作PPT。学校安装了智慧教室1间,安装双屏互动教学软件,它是一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产品。互动软件具有种多题型的出题方式供教师选取,题型含:单选、多选、填空、语音、拍照、答题卡、填图题多种模式, 系统可快速收集、自动统计学生回传的答案,并可查看回答结果,可提供分组学习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智能学习解决方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互动,从而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智慧教室还安装了讯飞语音识别系统、行为分析系统能够及时识别、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上传数据云平台,成为教师精准判断学情的依据。因此甘霖初职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主题为“精准评估,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子主题:

1.  学校管理团队在研修过程中形成符合校情的研修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发展。

2.学校研修团队引导教师开展精准评估,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全体教师通过学习能熟练制作微课,40岁以下青年教师(含中职任教教师)能运用希沃白板技术功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成效。

   (二)研修内容

1.学校管理团队学习《教育信息化2.0与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2.0理解与行动》等政策,基于学校、师生实际,制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组织交流展示,分享研修成果。

2.学校研修团队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与信息安全素养;不断学习最新信息技术,开展《精准评估,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成果分享,辐射团队研修经验。

3. 全体教师基于学情,熟练制作与运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40岁以下青年教师基于学校希沃系统,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开展互动性教学研究。

 

四、研修实施

(一)研修分组

学校研修管理团队:校长担任组长,师训专管员、信息技术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担任组员。

学校指导研修团队:教研组、备课组长

学校实践团队:其他教师

 

(二)研修规划

序号

研修主题课程名称

     

研修活动与形式

学分

 

1

区级课程的研修实践(必修)

完成普陀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区级课程的学习,并提交研修实践作业

个人

学习

活动

5

 

全体参训

 

2

网络学习

(必修)

基于学校与教师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关七门课程(15学时)

个人

学习

活动

3

 

全体参训

  

 

 

 

 

3

 

微课制作与实践

(必修)

umu平台的使用、微课的制作与录播指导

集体

讲座

1

 

全体参训

  

制作微课(2个)

个人

 

应用

实践

 

 

4

希沃系统技术功能

(选修)

学习希沃系统技术功能开展互动性教学研究,制作微课(2个)

个人

学习

活动

40岁以下青年教师

(任教中职班教师)

 

4

 

信息技术润课堂

听课评课促成长

观骨干教师展示课

集体

展示研讨活动

3

研修团队

议课

个人

撰写

评课

4

实践团队

5

 

提交研修实践成果

结合研修期间学习内容,基于本学科特点、学生学情,提交:“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录、教学案例

个人

应用

实践

5

研修团队

五、评估考核

(一)目标任务

坚持成果导向、过程监测的原则,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 评估“整校推进”培训和实践的成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特别是基于数据的因材施教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1.建立管理机制。成立学校管理团队,明确学校的职责,有效推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序实施。

2.明确评价体系。制定与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相关的测评体系与标准,为校本应用考核提供依据,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3.开展综合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指导团队的跟踪指导,评估“整校推进”的实施成效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程度。

(二)考核内容

校本应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校推进”实际绩效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包括过程性考核与成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重在发现、诊断、干预和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成果性考核重在检测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创新成果在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促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考核“整校推进”实施绩效

(1)根据方案与评估指标,自查学校“整校推进”规划的达成度,规划中所确定的内容、目标、具体措施等完成情况,有相应的证据、成果证明。

2根据方案与评估指标,自查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落实情况,包含指导团队、备课组以及教师等参与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的总体情况,注重“整校推进”的过程性数据积累。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考核的通过率100%,每位教师有真实教学实践应用成果质量等。

2.考核“整校推进”实施绩效

(1)根据方案与评估指标,自查学校“整校推进”规划的达成度,规划中所确定的内容、目标、具体措施等完成情况,有相应的证据、成果证明。

2根据方案与评估指标,自查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落实情况,包含指导团队、备课组以及教师等参与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的总体情况,注重“整校推进”的过程性数据积累。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考核的通过率100%,每位教师有真实教学实践应用成果质量等。

3.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1)过程性考核重点关注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过程性数据,每位教师必须完成50课时线上与线下的学习,认真参与每次教研组研讨交流。

2)成果性考核重点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成果,教师在备课组及以上范围完成一次公开执教。研修指导团队在组内完成一节实践课,在全体教师层面进行数据解读的研讨。

3)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评优活动,认真审核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

4)立足“整体提升”与“分层分类”原则,设计信息技术考核内容,100%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

三、 考核实施

本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坚持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学校师训部门负责落实与考核,管理团队进行过程性抽查,确保成果的真实性。

1. 构建校本应用考核运行机制

学校制定校本应用考核办法,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程度,自评“整校推进”实际绩效。

2.把准“整校推进”考核重点与方式

切实根据学校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推进数据支持下的因材施教实践探索,充分体现分层分类原则开展校本研修。关注教师培训学习与实践应用情况,检查实践成果的质量。

3.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评价

结合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教学实践、研修活动等情况,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应用进行过程监测,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与实践应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4.加强成果提炼,总结辐射

通过校本教研、交流活动等方式及时分享校本应用考核中发现的优秀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教师应用数据、网络化学习工具、网络学习空间等助推课堂教学与诊断评价的经验与成效。

(四)职责与分工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保障机制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1.成立研修管理团队,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师训专管员、信息技术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担任组员。

 2.明确工作职责。组长负责政策解读,带领组员分析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究制度。师训专管员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与有序推进。信息技术负责人负责教师学习培训与考核。分管学科校长和骨干教师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实践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分享。

 3.管理团队根据本校“整校推进”规划制定校本应用考核办法,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与指导团队,关注教师实践过程,组织专题研修,培养教师数据意识,提升数据支持下的因材施教能力;设计和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研修活动,建立常态化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二)经费保障、激励等相关机制

1.学校有充足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专家聘请、讲座开设,教师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等。

2.学校将综合评价教师、研修团队的表现,以“问题导向、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评选出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优秀课例等,辐射榜样作用。同时评优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出人出成绩,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