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职校特教办学点康复训练学科课程纲要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对功能障碍者提供一系列基础训练、专业技术和环境支持的服务,使其达到和维持身心最佳的功能状态。特殊中职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是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其个体间差异及个体内差异较为显著。职业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能补偿学生身心缺陷,满足其学习与发展需求。康复训练课程对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在特殊中职(以下简称学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训练课程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本课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康复需求,注重功能改善与潜能开发,体现发展性、功能性、综合性、实践性、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特点。
(一)发展性
课程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其现有的基础入手,依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逐级设定目标,开展有梯度的多样化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生活及学习的能力。
(二)功能性
课程强调依据学生潜能,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训练和发展学生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并充分提供支持,使其更好地发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三)综合性
课程强调训练内容涉及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多个领域,需针对学生不同的康复需求,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整合教育、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领域资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康复理念,重视各类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采取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模式实施训练。
(四)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训练为主要手段,宜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其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五)以职业为导向
以专业学习内容为载体,为学生适应居家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简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基本理念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康复训练课程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遵循三大理念构建。
(一)康复训练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
强调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实现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和职业训练,为学生适应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二)个别化教育的理念
课程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功能障碍,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增进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三)全方位支持的理念
课程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针对其身心障碍导致的功能受限,提供全方位的自然支持和专业支持,包括提供辅具和环境改造等,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补偿学生缺陷,改善其身心障碍状况,提升其活动和参与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康复训练课程秉持学生为本理念,以当代康复医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康复训练经验,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康复训练作为选择性课程,面向有康复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过程以教育康复训练为主,医学支持等手段为辅助,需要专业人员参与。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根据总目标、分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设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为自我服务能力、沟通与交往、职业生活、情绪行为与自我管理四个康复训练模块,采取集体训练、小组训练、个别化训练三种组织形式,分年级落实。职业教育全过程。课程实施主要以学生现有能力为起点,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原则,最终达成课程目标。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着力培育学生的自我服务、社会适应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分目标
自我服务能力:康复的目的在于恢复或减少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促进生活独立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最终可参与社会。
沟通与交往:旨在提高自我意识、提升沟通能力,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及职业活动中沟通交往的需求。
职业生活:以培养残障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场礼仪,提高学生社会适应与从事简单工作的能力。
情绪行为与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根据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基础,选择参与健康的休闲活动,形成有序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
模块
|
项目
|
内容
|
目标
|
年级
|
备注
|
||||
职一
|
职二
|
职三
|
职四
|
||||||
1.自我服务能力
|
健康饮食
|
食物的营养
|
了解基本的食物营养知识和人体营养需求
区分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
形成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意识
|
√
|
|
|
|
|
|
食物的储存
|
知道不同食物的储存方式
能用保鲜膜、保鲜袋、保鲜盒储存食物
认识冰箱的不同储存区域,能将不同食物储存在正确的区域
|
√
|
|
|
|
建议在厨房安全学科落实(一上)
|
|||
简单食物的烹饪
|
知道如何用微波炉热冰箱里的食物
知道如何煮米饭
知道如何煮面条
|
|
|
|
|
建议在烹饪学科
落实(三下)
|
|||
外出就餐流程及就餐礼仪
|
了解点单、取餐、买单等概念
知道西式快餐店的就餐流程
知道中式小吃店的就餐流程
知道自助餐厅的就餐流程
掌握一般的外出就餐的礼仪
|
√
|
|
|
|
|
|||
食品外卖
|
知道如何操作美团外卖app和饿了么外卖app
知道如何搜索自己的想要的食物
知道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
|
|
|
|
|
|
|||
自我保护和保健
|
个人卫生清洁
|
了解个人卫生清洁的内容
正确使用各类型卫生清洁用品
男女生生理期的卫生清洁
养成良好的自我卫生习惯
|
√
|
|
|
|
|
||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
了解各种常见疾病及其各自所对应的症状
知道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知道各种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知道家用卫生用具的使用方法(温度计)
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
√
|
|
|
|
|
|||
|
|
|
|
常见疾病:感冒、腹泻呕吐、烫伤摔伤割伤、流鼻血(棉球、碘酒)
|
|||||
药品服用
|
了解各类常见药品的用途[家用药箱]
找到药品的剂量和保质期
按照医嘱独立服用药品
知道服用药品后的注意事项
|
√
|
|
|
|
|
|||
居家安全
|
正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
知道各种场景下紧急逃生的注意事项
知道家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式
|
|
|
|
|
建议在厨房安全
学科落实
|
|||
紧急电话
|
了解各种紧急电话的用途
通话时能具体说出地点(学校、家庭、单位)
通话时能报告现场的大致情况
|
|
|
|
|
建议在生涯规划
学科落实
|
|||
交通技能
|
正确使用公交卡(充值)
|
掌握交通出行技能,具备安全出行常识;能够独立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和公共设施,尝试辨认路线、规划路线和使用路线图。能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让路、让座、分享)。
|
√
|
|
|
|
|
||
乘坐恰当的交通工具(一键打车)
|
√
|
|
|
|
|
||||
手机导航
|
√
|
|
|
|
|
||||
学会换乘
|
√
|
|
|
|
|
||||
学会购物
|
商品分区
|
能够找到自己想购买物品的商店、以及该物品所在的货架位置。做好购物前准备:购物袋、钱或手机。
|
|
|
|
|
建议在商品理货
学科落实(职三)
|
||
使用金钱
(扫码付款)
|
能够辨识货币的单位,使用纸币与硬币,拿出指定的金额; 能够理解想要购买商品的价格与自己准备的金钱之间的关系。
|
|
√
|
|
|
||||
购物流程
|
明确购物流程,具备购物技能。能够独自去便利店、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
|
√
|
|
|
||||
购物礼仪
|
掌握购物套话,有寻求帮助的意识;能够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遵守集体活动的基本规则(等待、轮流、有序),给人留下好印象。
|
|
|
√
|
|
||||
*网络购物
|
明确网购流程,理性网购消费。
|
|
|
|
√
|
|
|||
2.沟通与交往 |
我和我的学校(5)
|
夸夸我自己
|
√
|
|
|
|
|
||
我的班级
|
|||||||||
我的老师
|
|||||||||
我的校园
|
|||||||||
我的社区(4)
|
居委会、垃圾房、娱乐、物业、站台、菜场、水果、医院、商场等
|
√
|
|
|
|
|
|||
我的城市(6)
|
景点、美食、行政区、历史变迁等
|
√
|
|
|
|
|
|||
我的祖国(3)
|
地理、民族、首都、领导人、国歌、国旗等
|
√
|
|
|
|
|
|||
请你帮个忙(询问与解答)
|
困惑不解的时候,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寻求帮助(“请告诉我”、“请问”)。
|
√
|
|
|
|
建议在语文学科落实。作为个训
内容。
|
|||
交友
|
能够拥有稳定、健康的友谊关系(社交行为、社交体验、社交需求)。
|
√
|
|
|
|
||||
解说制作流程
|
在谈话中,能够正确传达所发生事件的先后顺序。
|
|
√
|
|
|
||||
交谈(电话交谈)
|
能够根据谈话目的和沟通意图,找到相应的对象进行交谈;根据谈话的形式(演讲、工作汇报、闲谈),选择合适的方式。谈话中基本能够抓住本质,表达清楚,达到沟通的目的。
|
|
|
√
|
|
||||
致谢与道歉
|
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感谢、歉意、同情)。
|
|
|
|
√
|
||||
学会解释
|
谈话中基本能够抓住本质,表达清楚,达到沟通的目的。能够区分指示与提醒、称赞与斥责,并能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 (面对领导)
|
|
|
|
√
|
||||
自我介绍(职场角色与职场礼仪)
|
掌握自我介绍的一般内容与要求,能根据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做自我介绍。
|
|
|
|
√
|
||||
应聘与面试
|
明确自己的优缺点,知道参加应聘活动的注意事项。
|
|
|
|
√
|
||||
3.职业生活
|
职业技能
|
职业安全
|
正确使用职业所需的专业用具
知道各种危险标志和危险信号
知道操作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溢出来、煤气、电、开水)
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意识
|
|
|
|
|
建议在厨房安全
学科落实(一上)
酒店服务:灭火器
|
|
有序作业
|
完成工作准备
|
能够完成工作的准备环节(换工作服、打卡、准备工具材料)。(阅读值班表、流程图)
|
|
|
|
|
建议在面点、餐
厅服务学科落实。作为个训内容。
|
||
能够连续作业
|
能够按照流程完成连贯的系列作业(清洗、晾晒、收回、叠放)。
|
||||||||
能够完成多步骤作业
|
能够按照工序进行包含 3~4个步骤的作业。
|
||||||||
汇报工作情况
|
能够切实地向上级汇报作业进行中或完成后的情况(材料、工具、零部件不足)。
|
||||||||
完成工作整理
|
能够完成工作之后的整理工作(工具的收回、分类、归位)。
|
||||||||
作业治疗(手部精细动作)
|
工具作业
|
能够恰当使用作业工具(螺丝刀,订书机,打孔器等)完成精细作业(剪、粘、折)。
|
|
|
|
|
|
||
徒手作业
|
能够完成精细作业(擀、捏、揉、搓......)
|
|
|
|
|
|
|||
职业素养
|
仪容仪表
|
正确穿衣
|
能够正确穿着日常衣物、工作服、穿着得体
|
|
|
|
|
|
|
职场礼仪
|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礼貌待人
|
|
|||||||
工作报酬
|
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绩效
|
知道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会影响工作报酬。
|
|
|
|
|
|
||
*学会理财
|
具备节约用钱意识,了解基本的理财常识。
|
|
|
|
|
|
|||
学会合作
|
搬运作业
|
搬运物品时,能够配合对方的动作做出反应。
|
|
|
|
|
|
||
递物作业
|
在作业中向旁边的人传递物品时,能够注意物品的位置、朝向,让对方拿取时更方便。
|
|
|
|
|
|
|||
提高效率
|
当周围的人在加快作业时,能够配合提高作业速度。
|
|
|
|
|
|
|||
4.情绪行为与自我管理
|
学会休闲
|
休闲认知
|
了解常见的休闲活动;知道生活中从事休闲的时间和环境;知道自己喜欢并能参与的休闲活动。
|
|
|
|
|
|
|
休闲选择
|
能根据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基础,选择适合的休闲活动和场所,形成基本的自我决定能力。
|
|
|
|
|
|
|||
休闲技能
|
能与同伴合作开展休闲活动;能在休闲活动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行为;能利用合适的休闲资源;能在休闲活动中注意安全。
|
|
|
|
|
|
|||
休闲伦理
|
了解休闲活动的行为准则;能选择参与健康、有品位的休闲活动,形成正确的休闲价值取向。
|
|
|
|
|
|
|||
控制情绪行为
|
识别与理解情绪
|
提升正确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基本需求;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适宜时间、场所、情境),表现适当行为,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行为。
|
√
|
|
|
|
|
||
表达与调节情绪
|
√
|
|
|
|
|
||||
合理表达需求
|
√
|
|
|
|
|
||||
行为管理
|
√
|
|
|
|
|
||||
面对青春期
|
绘本阅读1
|
能够正确处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多余能量、性冲动、情感联结)。与异性相处,能够表现出恰当的言行举止(态度、语言、身体距离)。能够恰当表达对异性的感情,了解爱情与婚姻的意义和责任。
|
|
|
|
|
|
||
绘本阅读2
|
|
|
|
|
|
||||
案例解析1
|
|
|
|
|
|
||||
案例解析2
|
|
|
|
|
|
||||
*学会制定计划
|
学习计划
|
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出行、购物、休闲、工作活动,形成有序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独立程度。
|
|
|
|
|
|
||
出行计划
|
|
|
|
|
|
||||
购物计划
|
|
|
|
|
|
||||
休闲计划
|
|
|
|
|
|
||||
工作计划
|
|
|
|
|
|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学校康复课程的实施遵循三大原则:⑴职业化。康复训练与职业生活紧密结合,作业形式密切联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整合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将康复训练与自我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⑵生活化。训练素材与生活适应密切联系,生活化的选材有利于就某一训练技能与家长共同协商,取得家长的配合,将训练项目融入生活流程中,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每一项技能,使训练更自然、有实效。⑶信息化。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原当代社会真实工作程序、真实工作样态、真实工作任务,以此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提高训练成效,促进专业学习向社会适应的过渡。良好的康复效果得益于有效的训练方法,长期实践表明,日常交往法、情景表演法、模仿、练习—反馈法、任务分析法等训练方法均有助于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评价建议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在学生入学时进行诊断性评估,即康复训练需求评估,掌握学生目前的优势、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切的训练内容提供客观依据;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动态的阶段性评估,分析由初次评估至阶段性评估时进步的幅度,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以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在学期、学年末对整个康复训练计划和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分析末期效果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领域、进步的幅度,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整个评价过程,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以职业为导向,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又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作业质量。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康复不仅仅是课程表上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将康复理念、康复技术渗透在各门学科,通过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康复,在全面康复中实现康复效果的最大化。校内,职业康复教师根据学生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计划,既有整体的康复实施,又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康复实施。校外,加强校企合作和庇护性就业,综合企业需求、家长意愿及学生能力等因素,制定校外实训计划,并进行跟踪管理,切实保证职业康复落到实处。然而,目前社会企业对特殊中职生的接纳度还不是很高,学生实习资源紧缺,学校需全力争取企业、残联、社区、社会公益组织、家长的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创造实习、就业的机会,赋能特殊中职生的职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