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初职校数学学科质量标准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上、下两册,由初等代数基本知识和运用数学两大部分组成,共分十章节。每个章节还安排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小结内容,有的章节还增设阅读资料、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一册要求掌握分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意义、性质及其运算法则;整式的基本概念、化简;掌握从事服务行业的相关测量、计量、简单的记账等相关内容。
第二册要求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意义、性质及其运算;单项式的乘除运算;掌握简单的统计;并熟知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税率等相关内容。
二、课程总目标
1.掌握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学习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以及其内容,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从事服务行业的相关测量、计量、成本核算知识和操作能力;并熟知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税率等相关内容。
2.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懂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3.认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了解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地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精神。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数学史料,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4.渗透性心理目标
⑴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⑵精心设计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⑶开展各种形式交流,激励学生善于学习。
三、阶段目标
第一册
(一)初等代数基本知识
1.掌握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及相关概念。
2.掌握分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4.理解代数式的含义,会求代数式的值,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5.心理渗透目标
创设现实情境,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分数。
通过具体操作主动探究并交流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用代数式的意义。
(二)运用数学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质量、容积单位。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容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认识直线、射线、垂线和平行线,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用直尺和三角尺作垂线和平行线。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
6.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进行周长、面积计算。
7.认识熟悉计算器的结构。
8.会识别发票、收据,并会阅读发票、收据各个栏目。
9.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四则计算;会熟练填写发票和收据各项栏目。
10.心理渗透目标
激活学生认识长度、质量、容积单位的主观需求,使学生爱学、乐学。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册
(一)初等代数基本知识:
1.认识并理解比和比例(含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定成正反比例的量。
2.应用多种方法正确分析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比例尺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正反比例问题)。
3.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比的互化。
4.经历探索有理数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5.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6.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7.心理渗透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运用数学
1.认识熟悉计算器的结构;
2.会识别发票、收据,并会阅读发票、收据各个栏目。
3.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四册计算;会熟练填写发票和收据各项栏目。
4.加深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培养看、填和制作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
5.明确平均数、统计表、各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知道储蓄和税收概念、种类以及生活中应用,理解整存整取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增值税、个人调节税、利息税以及个人应缴社会保险费概念;
7.理解成本、总成本、成本核算、净料成本、销售毛利等定义。
8.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本利和、税费计算;熟练运用净料成本、销售毛利率法公式进行计算。
9、心理渗透目标
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建议
1.在初等代数基本知识教学时,建议注重联系现实原型,讲清意义、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并注重概念的实际运用。
2.教学与从事服务行业的相关测量、计量、简单的记账、储蓄等相关内容时,建议教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介于学生的认知、记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基础班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某些知识、例题进行筛选进行教学。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5.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积极的心理品质。
五、各年级单元与课时目标